Our Art Class

Wednesday, December 23, 2009

关于绘画



 





張茗晴:設太多規則扼殺創意‧孩子作畫應有自主權


活動星洲集團活動 2009-12-20 15:47

 
1 of 2(吉隆坡)藝術治療師張茗晴提醒父母親,不要以“美感”來批評孩子的畫作,大人應從畫裡所呈現的圖象,探索孩子的心理狀況。

 
他說,孩子會在畫畫時勾勒出最深層的記憶,整個過程將表達他內心最深處的情感,美感反而是其次。一般的孩子都喜歡自己的畫作,父母的批評將導致孩子沒自信,漸漸討厭畫畫,有的孩子甚至會把畫作丟掉,自此停止畫畫。


這場由張茗晴主講、星洲日報和藝旋空間聯辦的“爸媽,我們一起畫畫”親子互動講座,已在吉隆坡陳氏書院圓滿結束,現場坐無虛席,反應熱烈。


藝術治療增進身心靈成長


張茗晴解釋,“藝術治療”是運用創意的作畫過程,增進個人的身心靈成長;通過藝術作為溝通工具,釐清思緒、社會關係以及身心靈發展需求,以達致長久的改變。而且,個案在合格藝術治療師的陪同下,通過視覺藝術外化內在的思想與感受得以抒發。

 
為了讓出席者更深刻體會藝術治療的功效,現場增設了親子畫畫活動環節。張茗晴從每個家庭的畫作中,讀出不同的家庭故事,以及親子間的情感交流。


“現今的忙碌社會,父母忙著打拼事業,雖然很關注孩子的發展,但往往忘了多與他們有肢體上的互動。”


畫畫反映孩子心理狀況


他也說,孩子畫畫時,父母不該設立太多規則要孩子跟從,必須讓孩子有自主權,更不可限制孩子先用鉛筆作畫再塗顏色。


這將扼殺孩子的創意,局限他的發揮空間。


“通過畫畫,孩子將畫出他許多深刻記憶和情感,透過顏料和色彩的選擇,將反映他的心理狀況。藝術活動可以發展孩子的自治能力、獨立以及對自己負責的特質。”


他強調,藝術治療師不是算命先生,不能因此斷定孩子是否成材。父母必須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,傾聽他們內在真正的需求,讓他們快樂成長。